看小说和看电视剧,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,更何况,是对于这样的一部巨著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我很早就发现了这本书、我细细的品味了这本书,这本让作家路遥,用生命去创作的小说。相比电视剧,我对小说的印象,更为深刻。
平凡,本就是生活的本色。我们每一个人,对于这个繁杂的世界来说,都是十分的渺小、脆弱,甚至,是微不足道的。然而,这个世界又是平凡的,无论,是悲欢离合,还是生与死、贫穷与富贵,乃至是,世事的变更,对于,历史的长河,而言,也无非就是些平凡事。当读了《平凡的世界》后,我对于“平凡”这个词的感受,也就更为深刻了。
这完全可以说是一部伟大的巨著,但,王卫国先生,也就是路遥的笔名,他却用了一些,最平凡的人和事,为我们,讲述了,什么是平凡和苦难,也是用,这些平凡的人,为我们,阐释了生活的意义。
这部书里面,为我们,描述了一个平凡的世界,一个黄土地上的苦难,于幸福的世界。这里,生活着一群普通人,他们日未出时,下地,日落了,却还是,面朝黄土背朝天。
是他们,在这片黄土地上,演绎着,一幕幕生老病死、悲欢离合、贫穷与富裕、苦难与拼搏、世事的变更,时代的进步。
这,是悲剧?是喜剧?是正剧?这部书里都有!书里,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,也没有,那些恢弘的场面,有的,只是平凡的人,过着平凡的生活,经历着,那些平凡的感情的点点滴滴。
或许,大多数人,看到的,那群朴实的农民们,如何与天斗与人斗,最后,让黑馍馍,变成了白面馍。
而,我更多的,是被书里面的,那个年代的人物所感动,特别是,那些年轻生命,对于生活的渴望、对于爱情的追求,尤其是,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纯洁而又凄美的爱情。对于苦难孙少平,有着深刻的认识,他,对生活,有着深邃的理解,对精神世界,有着深刻的追求,他,有铮铮的铁骨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、有巨大的勇气,去追求自己的生活。
起初,我对于他,没什么好感,我打心底里,认为他就是一个完全没有责任感、不明白,自己该干什么的无知少年。可,随着慢慢的深入,从他在学生时代的“非洲人”到成年时代的“揽工汉”。
他,一步步的成长,经历过,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,在痛苦与磨砺中成长,他随之,而形成了,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、崇高感。而,我也更加的欣赏,他的苦难哲学,钦佩,他对生活的理解。对于他的苦难哲学,王咱们的路遥先生,在书中是这样表达的“是的,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,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;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、生命……他现在倒是很热爱自己的苦难。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,自己经历千辛万苦,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,肯定比,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——他自嘲的把自己的这种认识,叫做‘关于苦难的学说’。”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认识啊?我现在回想,自己遇到的挫折与困难,甚至只是孙少平的万分之一,而我却没有过这样的认识!想想自己在生活中,遇到点,不如意的事,就会开始怨天尤人,可现在,读懂了他这苦难哲学,那以后,在挫折困难面前,就不敢再有怨天尤人之想了。
尤其是,现在人们都觉得我老了,我还能有什么可以置气的呢?干好自己的工作才是真的。现在我不能教书,可是我还能写作啊。
说到这里,我考虑到了,对于劳动的认识,书中,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:“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,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,主要取决于,他对劳动动的态度。”
这是多么深刻的理论!孙少平的二爸和二妈,就是最好的例证。当全村人,都在踏踏实实的劳作,他俩,却没能转变思想,老想着开会,这就是,对劳动最好的认识,只有,我是说,只有劳动,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!
孙少平,是个怎样的人?或许,你能在书中找到答案,他,敢于追求自己的内心世界,记得,他在给他妹妹兰香的信中写到:“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家庭,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,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,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;但,我们,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,解脱出来,从意识上,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,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。”
他对哲学的认识,甚至很深刻,他的理论,既矛盾又对立,可却是句句在理,让人折服。
什么是平凡?那些,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,眼中熟悉了平淡,思想上,甘于平庸,生活上,安于现状的人,才是真正的平凡!我们,生活在幸福的和平时代,没经历过,孙少平那样的苦,然而,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。我们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,做着平凡的事,在生活的大舞台上,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。可,我们,却也不能安于现状,应当有更高层次的追求,即使平凡,也该是伟大的平凡!
现在我,励志爷爷陈岚,也在慢慢习惯着平凡的老年生活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