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个,在金融界工作的,过去我的学生,他,曾经立志,要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研究生。三大部《中国金融史》几乎被他翻烂了,可是,连考数年都未考中。然而,在这期间,不断有朋友拿一些古钱向他请教,起初,他还能细心解释,不厌其烦。后来,问的人,实在太多了,他,索性编了一册《中国历代钱币说明》。一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,一是为了给朋友提供方便。
就是这一年,他,依旧没有考上研究生。但是,他的那册《中国历代钱币说明》却被一位书商看中,第一次,就印了一万册,当年销售一空。现在,这位朋友已经是中产阶级了。
有时,我也会想,日常生活中,我们,总是喜欢,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,奋力拼搏,但,却不是每个人的愿望和理想,都能实现。那些搏击一世,却未获得成功的人,会不会,是因为他生命中,真正精华的部分,被自以为“不是最好的”,而,从未得以展示呢?
我干脆,再举一个例子。
李宇明,是华中师大的年轻教授,刚结婚不久,妻子,就因为,患类风湿性关节炎,成了卧床不起的病人。生下女儿后,妻子的病情又加重了。面对,常年卧床的妻子、刚刚降生的女儿、还没开头的事业,李宇明,矛盾重重,一天,他突然想到,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,定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上呢?从此,妻子,成了最佳合作伙伴,刚出生的女儿,则成了最好的研究对象。家里,处处都是小纸片和铅笔头,女儿,一发音,他们立刻,作最原始的记载,同时,每周一次,用录音带录下文字难以描摹的声音。就这样,他们,坚持了六年,到女儿上学时,他和妻子,开创一项世界纪录:掌握了,从出生到六岁之间,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始资料,而,国外,此项记录,最长的只到三岁。1991年,李宇明的《汉族儿童间句系统控微》的出版,在国内外语言界引起了震动。
中国,不是有这样的一句格言吗?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成功的路径,不止一个,不要循规蹈矩,更不要,放弃成功的信心,此路不通,就该换条路试试。
评论